近日,城鄉建設與發展綠色低碳產業聯盟2025春季交流暨環同濟未來產業發展座談會成功召開。
會議由城鄉建設與發展綠色低碳產業聯盟(以下簡稱聯盟)主辦,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濟規劃院)、上海楊浦同濟科技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濟科技園核心園)承辦,中國技術經濟學會低碳智慧城市專業委員會協辦,上海同濟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濟科技)、中國銀行上海市楊浦支行為會議提供支持。本次活動還得到了楊浦區科經委、規資局、環境生態局等部門指導和幫助。
同濟大學原常務副校長、聯盟主席伍江,楊浦區規資局副局長成元一,楊浦區科經委副主任王瑄,同濟科技黨委書記、董事長余翔,同濟規劃院黨委書記劉頌,同濟科技園核心園總經理錢學標,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高級風險經理田忠民,中國銀行上海市楊浦支行行長金星,以及來自政府、高校、企業、金融機構等領域的近百位代表齊聚一堂,共商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大計。會議通過主題分享、供需對話和跨界研討,探索綠色低碳城市建設的實踐路徑,為行業高質量發展凝聚智慧共識。同濟規劃院副院長裴新生主持會議。
01 共啟新篇
錨定低碳轉型戰略方向
伍江
錢學標
劉頌
聯盟主席伍江教授、同濟科技園核心園總經理錢學標、同濟規劃院黨委書記劉頌分別致辭。他們表示,實現“雙碳”目標需要突破傳統行業壁壘,構建從技術研發到場景落地的全鏈條創新生態;同濟科技園園區將打造低碳技術試驗場,推動創新成果“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快速轉化;同濟規劃院將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城鄉建設全生命周期,重點通過設計牽引,推動技術成果應用。
02 主題分享
展現低碳技術創新前沿動態
陳君
趙增豐
劉佳
張昕怡
四位深耕低碳領域的專家學者以獨特視角呈現了行業前沿動態。同濟規劃院陳君副主任系統闡釋了城市片區減碳規劃方法論,提出“空間規劃與能源系統耦合”的精準控碳策略;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趙增豐教授聚焦建筑固廢資源化,闡述了可將廢棄建材轉化為低碳混凝土的核心技術;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碳中和研究院劉佳教授則通過數智化模型,介紹了城市水系統“監測-模擬-調控”的全流程韌性管理體系;上海天佑工程咨詢公司碳咨詢高級顧問張昕怡分享的數字碳管理平臺系統,為建造過程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碳足跡可追蹤工具。
03 供需對話
搭建“技術-產品-場景”落地之橋
成元一
同濟規劃院汪勁柏主任主持供需對話環節。楊浦區規資局副局長成元一現場發布了“復興島國際設計大賽”事項。該大賽倡導科技場景與空間場景的協同設計,吸引大家關注和參與。
劉青
王成立
黃平
黃磊
劉博
龐程
上海同濟綠建土建結構預制裝配化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青介紹了可大幅縮短工期的集成式鋼結構建筑技術;固德威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大區經理王成立展示了光伏一體化系統破解近零能耗建筑難題的案例;上海新平衡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平分享了以濕地技術集群賦能生態水處理經驗;上海同算知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黃磊介紹了自主研發的樓宇AI節能系統和實現能耗動態優化情況;上海徽之藤新材料有限公司首席市場官劉博推介了Uhpc新材料,該材料憑借超高性能混凝土,重塑城市家具品質;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業務創新部高級經理龐程則提供了碳資產管理與交易的市場化解決方案。
場景互動
針對有關技術落地的現實瓶頸,政、企、研、用、金等方面展開了深度互動。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高級風險經理田忠民坦言:“綠色項目兼具公益性與商業性,需創新金融產品平衡風險收益。”他透露,中國銀行對綠色金融提供了優惠的政策支持,愿意同各方共同探索新模式新做法,為低碳技術提供定制化融資支持。上海同濟科技園孵化器有限公司總經理潘宇建議,可通過建立“技術庫-場景庫”雙向清單,破解實驗室成果與市場需求的信息壁壘。同濟規劃院陳保祿所長、阮夢喬副總工、曹春所長,介紹了“四級X類”低碳新賽道產品、城市片區規劃設計中低碳技術需求、城市體驗與評估與低碳建設協同等內容。
04 生態協同
共筑低碳創新的“環同濟樣板”
裴新生
同濟規劃院副院長裴新生在總結會議時表示,要從技術維度、實踐維度和生態維度,提供系統性方法論與顛覆性工具,為行業開辟新賽道;推動政府部門和企業開展面對面需求對接,為技術落地錨定精準坐標;同時要實現跨界協同,推動形成“技術-政策-資本-場景”的閉環創新網絡。聯盟將建立常態化供需對接機制,定期發布“需求清單”、“場景清單”,依托同濟大學產學研優勢,打造可復制推廣的“低碳創新試驗田”。